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塔涅耶夫室內樂比賽曲目





2008年11月,莫斯科音樂院將舉辦塔涅耶夫(S. Taneyev)室內樂比賽,看一下他比賽的內容及曲目吧!附上塔涅耶夫的出生地,俄羅斯古城弗拉基米爾(Vladimir),現在是塔先生的博物館照片,非常傳統的俄國呢!

比賽組別:Piano Quintet

I round
W. A. Mozart Kammerkonzert KV 449 (1st part)
short composition or part of the cycle composition – sonatas form or variations – of a romantic composer of XIX century

II round
S. I. Taneev Quintet op. 30 (1st part)
J. Brahms I-II or III–IV parts from Piano quintet op. 34

III round
S. I. Taneev, op. 30 (3rd and 4th parts)
one of the following compositions:
R. Schumann Quintet, op. 44、C. Franck Quintet、G. Faureau Quintet op. 89, op. 115、A. Dvořák Quintet, op. 81、M. Reger Quintet op. 64、A. Rubinstein Quintet, op. 99、A. Alabiev Quintet、A. Arensky Quintet, op. 52、A. Borodin Quintet、N. Metner Quintet、D. Milhaut Quintet、О. Respighi Quintet、B. Liatoshinsky Ukraine Quintet、D. Shostakovitch Quintet, op. 57、A. Tchaikovsky Quintet、B. Tchaikovsky Quintet、N. Peiko Quintet、M. Weinberg Quintet、A. Schnittke Quintet、E. Denisov Quintet、G. Frid Quintet、G. Batzevitch Quintet No. 1、С. Gubaidullina Quintet、E. Golubev Quintet、Ch. Ives Quintet «Hellowe’en»、В. d’Indy Quintet op. 81、A. Wolkonsky Quintet op. 5

資料來源:http://www.mosconsv.ru/english/page.phtml?2155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 11月登場


轉載自由時報當日新聞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TC弦樂團去年終於成團,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音樂總監胡乃元特別返台展開一週集訓,透過與團員在生活及工作上的朝夕相處,培養默契。今年的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還將邀請華裔大提琴家王健、鋼琴家黃海倫與小提琴家林允白共同參與,陣容堅強。

TC弦樂團去年首度亮相,成員除了來自國內各地的音樂好手外,各聲部的首席更是海內外的華裔傑出音樂家,其中包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首席薛志璋、由指揮家鄭明勳指定擔任韓國漢城首爾愛樂中提琴首席的黃鴻偉、旅居加拿大Borealis弦樂四重奏的大提琴家陳世霖等。胡乃元說,希望和TC音樂家們的合作不僅止於演奏上的排練,更希望可以處理音樂本身的想法,透過這次集訓,互相溝通,建立默契,追求室內樂最高境界。昨天集訓結束後,晚上還安排研究討論,團員也戲稱這是「魔鬼訓練營」。

TC音樂節將從11月底展開六場售票音樂會,11月30日起自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開始,之後陸續至台中清水、台東、宜蘭,台北則在國家音樂廳與新舞台演出。
「表演藝術雜誌」於2008年二月號刊出一篇「胡乃元與TC弦樂團之夜」的評論,對於TC弦樂團演出給予如下的好評:「這是一個音質與合奏敏銳度相當優秀的弦樂團,當晚的演出令人嘆為觀止,在古典音樂發展的環境日趨枯竭的當今,我們應該為這群執著的音樂家喝采,他們的組合和精彩演出,豐富台灣聽眾的音樂生命,值得鼓勵與支持。」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再見,美藝三重奏




今天(8/21/2008)在Tanglewood,美藝三重奏(Beaux Arts Trio)將演出解散前在美國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對美藝三重奏來說,可以說是在他們的起點作告別。1955年的七月13日,美藝三重奏就是在 Tangelwood開始了他們53年的輝煌紀錄。支撐這個偉大三重奏的,是創團元老,已經84歲的Menahem Pressler。而另一位創團元老,92歲的大提琴家Bernard Greenhouse則將於台下見證這場美藝三重奏最後的演出。

現在的美藝三重奏,成員可以說是橫跨老中青三代。最年長的,是創團元老Pressler。大提琴家Antonio Meneses在1980年代是以獨奏家的身份出道,甚至與小提琴家Mutter與Karajan所指揮的柏林愛樂合作錄製了布拉姆斯的雙重協奏曲。而小提琴家則是加入時間最短,也是最年輕的Daniel Hope,同時也是新一輩的明星小提琴家之一。

在室內樂的世界中,通常只有弦樂四重奏會有專業的弦樂四重奏組合。鋼琴三重奏通常是由三位獨奏家臨時組合而成的,很少有專職的三重奏組合。美藝三重奏就是這少數的專業三重奏組合之一。美藝三重奏最大的特點就是團員相對穩定。創始成員是鋼琴家Menahem Pressler,小提琴家Daniel Guillet及大提琴家Bernard Greenhouse。到了1969年,小提琴家Daniel Guillet退休,由Isidore Cohen加入。這個組合一直維持到1987年,Greenhouse退出為止。他的位置由Peter Wiley補上。1990年Cohen也離開,由女小提琴家Ida Kavafian加入三重奏。

但是在1998年,Kavafian和 Wiley同時決定離開。少了小提琴和大提琴,對美藝三重奏來講等於是實質解散了。經過了三年,Pressler找到了小提琴家Young Uck Kim和大提琴家Antonio Meneses,重新開始了美藝三重奏。三年後,Young Uck Kim在一次旅行演奏中受傷,只能退出三重奏的演出。這時,29歲的英國小提琴家Daniel Hope加入美藝三重奏,成為最年輕的團員,年紀幾乎可以當Pressler的孫子了。這個成員的組成,就這麼維持到現在。

美藝三重奏在PHELIPS大概錄完了所有古典跟浪漫時期所有的三重奏曲目。其中海頓的三重奏全集甚至被GRAMOPHONE選為史上百大唱片之一,可以說是對這個奉獻於三重奏演奏藝術的團體最高的敬意。

美藝三重奏在成立53年後宣告解散,雖然可惜,但是並不令人意外。創團元老鋼琴家Pressler可以說是美藝三重奏的支柱,很難想像沒有Pressler 的美藝三重奏。當然Pressler可以退休,然後另外尋找另一位鋼琴家來加入,繼續維持美藝三重奏。但是當所有的成員都更換了,留著這個名號又有何意義呢?

或許在Pressler手上結束美藝三重奏,是向這個偉大的室內樂團體致敬的最好方式吧。
參考資料08/21/2008, All Things Considered, National Public RadioBernard Greenhouse: A Master And His Cello

--
ABQ解散,美藝也是,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不過有感覺的音樂還是深植人心
希望藝綻可以長長久久!!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藝綻室內樂團要換團證囉

就在暑假某天,我收到了一封文化局來函的掛號信,寫著:請貴團於98年1月3日前換發團證!想到之前為了創團才填寫的一堆表格,實在很懶洋洋的繼續下一個動作。自治條例列了三張A4的法規,說實在我對官方語言的熟識度不佳,所以一直無法吸收內化,點進文化局要求我們填寫的表格一看,真是要昏倒了,比上次的還要多張,其中要去申請的東西似乎更是平常不會接觸的,還要我的信用證明,我連信用卡都沒有耶!

總之在這裡詔告天下,第一代的藝綻室內樂團圓正式功臣身退,看看我接下來處理這些表格的進度,下次招募團員的時候,歡迎大家加入,不過需要擬出會計制度,也就是說是真的需要有一些行政支出,最白話的說法是會收取微薄的團費,當然團長會訂出一些短程及中長程的計畫,大家定奪看要不要一起玩室內樂囉!

請集氣祝福我換證成功,還有謝謝高雄市文化局還舉辦研習,增添我往文化中心的次數!

之前去參加藝術行政研習的時候意外發現,文化中心圖書館四樓圖書區有蠻多譜的,都是總譜,還有"一些"原文書,閒來無事的時候可以去看看。

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Taneyev樂曲解說

Sergey Taneyev (1856-1915): Piano Quintet in G Minor, op. 30
塔涅耶夫:G小調鋼琴五重奏 作品30

塔涅耶夫為俄國作曲家與教育學者,他使俄羅斯音樂得以在西化及本土兩大勢力衝突下獲得平衡,他以「對位」手法為創作精神,鞏固了舊時代音樂語言的根基,使俄羅斯音樂在二十世紀中大放異彩。室內樂曲是塔涅耶夫最重要的遺產,在他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一共譜寫了二十九部室內樂作品,其中有三首為鋼琴與弦樂的編制組合。
《G小調鋼琴五重奏》創作於1911年,同年與波希米亞四重奏於莫斯科首演,屬於作曲家之晚期作品,題獻給Georgy Catoire (1861-1926)。第一樂章奏鳴曲式結構完整且分明,懸而未決的序奏產生晦暗神秘的氣氛,進入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因不預期的轉調而顯得不安、急動,與鋼琴主導較抒情的第二主題是鮮明的對比。發展部眾多的群組是展現作曲家對位技術的時刻,其中更結合動機發展的精神,使發展部有不同面向的多元特色,直到鋼琴奏出六個強力的八度重音,就是進入再現部與結束部的象徵。
第二樂章是複合三段體的詼諧曲,此樂章鋼琴先奏出如小喇叭的信號聲,弦樂以拋弓(Ricochet)輕盈的唱和,以一種兩大拍彈性的韻律持續進行。中段旋律甜美,以四樣樂器不同的音色來模仿銜接。第三樂章是帕薩加利亞舞曲(Passacaglia),將旋律以變奏的方式精湛的融合於頑固低音主題中,頑固低音為音階下行音型,不停的反始形成循環的軌跡。變奏以織度的疏密來劃分,運用增值、倒影、緊接等對位手法拼貼出各種色澤的區塊。
第四樂章為濃縮的奏鳴曲式,以細碎的動機構成兩個主題,作曲家因而能夠將此樂章的素材結合第一樂章的主題,塔涅耶夫有意識地將兩樣獨立的個體連結,使聽者產生新的聽覺感受。第四樂章富有充沛的精力和風暴式的光輝,其中煽動人心的「交響化」飽滿音響,是浪漫派後期的室內樂作品最顯著之特色。

撰寫:溫依婷 版權所有:藝綻室內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