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雜文抒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雜文抒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憧憬,在室內樂裡

不知道為什麼,我每個中提琴朋友都是過敏體質,而症狀越嚴重的,越能發出好的中提琴音色,大概是鼻音常伴左右,知道該如何突破困難的發聲原理吧!

-----------------------------------------------------------------------------------------------------------

在我寫碩士論文的時候,需要很多的室內樂相關資料,除了動用資源深入別間音樂相關科系大學的圖書館,連在台北的國家圖書館都待了整整一天。可惜的是,台灣的資料真的非常少……以前寫室內樂的樂曲解說,最常用到的中文資料莫過於大陸書局出版的「名曲解說全集」第十一至十三集—室內樂篇(這套書恐怕只能去圖書館找了)。隨後有許多套書如雨後春筍般上市,像是世界文物出版的「BBC音樂導讀」,有幾本專門介紹創作室內樂多產的作曲家;日本音樂之友社編寫了兩套,台灣都由美樂所出版,分別是「古典名曲欣賞導聆」第四集—室內樂曲,以及收錄二十六位著名作曲家的「作曲家別名曲解說珍藏版」。台灣代表就是台灣套書之父邵義強先生所編寫,由錦繡出版的十六冊「古典音樂400年」。除此之外,似乎沒有更多的中文資料。假如要找永垂不朽的室內樂作品,相信以上書籍都囊括其中。


原文書有關室內樂的內容就比較專精且鉅細靡遺,冷門作品也不再因為篇幅限制而被冷凍冰庫。如果在google書籍打上“Chamber Music”,約莫有 1,410,000 項結果,其中有些還可以線上大致瀏覽。一本像字典的書是由Routledge出版的Chamber music: a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guide,可從目錄找到你要的主題再延伸出其他資料;最入門的書大概是Dover出版的Guide to chamber music,作者簡述作曲家生涯特別有關室內樂的部份,隨後開始像樂曲解說一樣的介紹曲目。另外推薦也是Routledge出版,用室內樂發展最精華的18至20世紀作分野的三本套書,內容由著名的音樂學者共同寫作,拜讀完應該能對室內樂徹底了解吧!

喜愛聆聽室內樂的你,除了可以多注意藝綻室內樂團的動態,也有一本牛津出版的Chamber Music: A Listener's Guide新書於2010年問世。

給彈鋼琴的朋友,如果想多認識室內樂曲目,可以看Hinson寫的The piano in chamber ensemble: an annotated guide,身為一個合作藝術家,他真的很愛蒐集曲目資料,除了會簡短的介紹曲子特別之處,還有難易度的小提醒!牛津大學出版的The piano trio: its history, technique, and repertoire還有The piano quartet and quintet: style, structure, and scoring同樣很經典,對整個鋼琴室內樂發展演進的脈絡交代很清楚,可是我個人覺得英文寫得有點艱澀。

身為弦樂演奏者的話,這方面我就不太在行了。劍橋大學出版的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string quartet看起來蠻實用的,連樂器和弓的構造進化都有詳述。我記得以前讓紀珍安老師教室內樂的時候,他要我們看Married to the Amadeus: life with a string quartet,這是一本講室內樂態度與精神的書吧!

------------------------------------------------------------------------------------------------------------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看中文,而且是有關室內樂態度而不只是樂曲解說的話,請記得買今井信子女士本人寫作的自傳,林暉鈞老師翻譯的「憧憬 中提琴伴我一生」。當你對熱愛的音樂感到徬徨,看了你會知道怎麼堅持,而你曾經憧憬過的畫面,會慢慢浮現變得真實。

(文/ 阿溫)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2011年的室內樂國際比賽突發奇想

參加比賽這件事,學琴的都是從小一直被督促著,由很不情願的心態開始......
爸媽和老師會找出各種理由鼓勵你參加,無非是期望你藉由準備比賽的過程累積實力,也透過這種競爭的場合,見見世面,觀摩別人都在做什麼!

沒想到時光飛逝,許多能參加的比賽因為年齡限制而與我們say goodbye,就連需要時間磨合的室內樂也都有加總起來不得超過百歲的條款,於是真的很多我們想參加的小比賽乃至國際比賽,就這樣默默擦身而過了。

日前公佈了墨爾本國際室內樂大賽錄影帶初選名單,接著下一關要live audition,名單中居然沒有任何亞洲代表入選,雖然組合中有少許亞洲人的身影。不知道是飛往南半球過於遙遠?還是亞洲國家在室內樂這一塊訓練不足?

最近澳幣狂升,澳洲人對室內樂應該也抱著蠻狂熱的心,感覺上是很有組織的舉辦各類活動。對岸似乎在培訓室內樂方面也尚未啟動,或許我們可以考慮在少子化的時代,多走精緻路線,大家靜下心來,仔細品味!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第一場的結束,其實才是下一場的開始


前晚高雄的愛樂朋友們,
熱情地給予藝綻很多鼓勵與支持,
其實距離演出前一個月還在緊盯著售票網邊擔心著票房,
畢竟在當時"主場優勢"的感覺還離很遠,
終於上禮拜看著售票網頁的坐位圖,
表示已賣出的深綠色漸漸一個又一個的多了起來,
才又稍稍放下心中的大石,
因為高雄是孕育藝綻的城市,
當然私心的希望能夠認識結交更多高雄的朋友,
將更多不同類型的室內樂音樂分享出去.

第一場的結束,其實才是下一場的開始.

引述劉若英網誌裡的一段話:
" 每一個作品, 每一次演出, 一定有它已完成, 未完成, 想完成的部分",
演出結束,當晚深夜團員們即拿到音樂會的錄音檔,
仔細聆聽當晚的每一個音符, 想著演出的每個流程,
看著問卷上高雄朋友們給藝綻的建議,
虛心的檢討再檢討, 改進再改進, 只希望下一場能夠更好.

每一位買票進來聆賞的高雄朋友,
非常謝謝你願意給藝綻這個機會分享更多音樂,
聽到每一位朋友的掌聲,
更確定繼續努力是我們應該有的堅持.
而我們辛苦也是應該的!!

真的很謝謝!!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關於團名

藝綻自2008年成立以來,大概有60%的人會唸錯團名,像是按鈴通知領取掛號的郵差、打電話來詢問音樂會訊息的觀眾、還有團長的爸爸也都唸錯好幾次。前陣子伊妙團員與校長通信,信末校長特別鼓勵了『藝綻』室內樂團,伊妙非常納悶為什麼校長要特別quotation出來,了解校長的伊妙一看就知道這代表了什麼意含。

昨天因為伴奏機會而能夠直接面對校長,一見面校長就說:不錯喔!你們的藝ㄉㄧㄥˋ樂團......他有個很妙的詮釋,問我們是不是取『一定』的諧音,我只好說:我們是叫藝ㄓㄢˋ,校長果然是校長,馬上硬凹說那就叫『藝定綻』=一定讚樂團......

藝綻是藝術的綻放,不過一定讚是個好方法可以讓人印象深刻,真是感謝我們的校長XD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介紹室內樂的廣播節目

這是香港電台六月份的系列節目,名稱是Trey Lee's World of Chamber Music,李垂誼的室內樂世界,配合了香港在六月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這個節目介紹了很多經典的室內樂曲目,提出主持人對室內樂的見解,而且講述是用英文,tempo適中的英文,剛好可以欣賞每好的音樂同時又訓練聽力!

我一直覺得透過廣播欣音樂有一種說不上來獨特的感覺,音質和層次比從音響放出來的純粹,身處南台灣沒有愛樂電台可以欣賞的我,只能透過網路廣播來過過癮啦!

6/7 Dvorak Piano Quintet mov.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 1 Andante, Schubert Cello String Quintet mov. II, Brahms Piano Quartet No. I mov. IV

6/14 Schumann Piano Quintet mov. I, Brahms Sextet op. 18 mov. II, Beethoven Clarinet Trio op. 11, mov. II, Mendelssohn String Octet mov. I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人生中的第一堂代課

距離要去南藝代課的前一個星期,接到音樂系謝主任的電話,請我們這些已經畢業又沒有職業的校友回去當救火隊一下,代課的課程是「西洋古典音樂欣賞」,對象是修通識課的大學生們。如果叫我去教「圍棋」入門,我可是不用準備就能開心上課,這個古典音樂是自己最熟悉的,但因為範圍過於廣泛,主題的設定讓我苦惱很久,突然想到推廣室內樂這事情需要主動出擊,那麼就拿這堂課來實驗看看!(心裡os:大學生上課需要搞得像「大學生了沒」一樣嗎?)

我分析了一下學生分佈的科系,有材質、藝史和國樂系,也好在母校是藝術大學,學生對美的事物一定會有些感受,所以要講的內容定調為「推廣」古典音樂中的室內樂形式。我比較不想按照時間歷史來陳述室內樂的演進,選擇用國家的分佈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區音樂散發出的魅力,順便提一下文化的差異。(這樣的靈感來自於最近一個月去高師大彈伴奏,聽吳孟平老師「演講」而來的心得)

上課時間是早上十點,是個蠻正常的精華時段,但是學生人數寥寥無幾,一直到十點半才姍姍來遲,守時這種基本禮貌也許在大學生活裡蕩然無存。課程終究要開始,反正我們也很習慣演藝廳裡沒有觀眾照樣開演......

課程先為古典音樂做簡單的定義,不免俗要粗略的介紹西洋音樂史那六大時期的劃分,接著是室內樂一詞的由來、種類區分,並且選擇奧地利、德國、捷克、俄羅斯和法國地區的室內樂,簡單講解這幾個地區的特性,播放了海頓的『皇帝』、舒伯特的『鱒魚』、德佛札克的『美國』、貝多芬的『大公』、柴可夫斯基的『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回憶』以及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另外還放了普朗克的『給鋼琴和木管的六重奏』和皮亞佐拉的『冬』,讓學生實際瞭解作品背後的意含。

下課前我請他們回答了兩個問題:一是請問你覺得法國音樂和德奧音樂有差別嗎?有的話差別在哪?二是你最喜歡今天所欣賞的那一首音樂,為什麼?我很好奇不是學古典音樂的人會有什麼感受,常常我們學音樂的人無法具體說明心裡的想法,使得排練進展的速度緩慢而沒有效果,也讓我想起以前上鍾安妮老師指揮法他的要求:打斷再來一次的時候,永遠要精確告訴別人為什麼!

學生回答問題時還蠻振筆疾書的,投票出來的結果是,沒有人選擇貝多芬和舒伯特,而柴可夫斯基最受青睞,學生說柴式音樂彷彿如泣如訴的多愁善感、冷冽激昂並且有很強的情緒感染力。法國音樂他們覺得比較不頑固、精巧講求自由創新不受拘束,需要一定的距離或情緒的貼近才能領略其美感;德奧音樂比較悅耳、嚴謹明確、均衡且穩重,執著且理智的了解事物的熱情,受自我民族意識所限制。

音樂好不好聽來自於情緒受波動的程度,而對我來說室內樂是人與人在音樂中找尋關係的歸屬,是主動的互相接觸、內心交融而生的感動,合作夥伴在平等的關係中創造音樂,缺一不可,秉持著相同的信念與原則,將作曲家的精神化作平衡內斂之美。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英國

今天終於收到譜了,趁著英磅大跌去musicroom訂了一些室內樂譜,這個網站標榜著"Everything for musician",之前英鎊60幾的時候時實在是買不下手。外包裝像個禮物袋,團長老爸說它就被扔在我家圍棋教室門外,還好大家都不識貨沒有把這袋譜給順手牽羊走! 不過寄來的是瑞典郵政,並不是英國郵政,該不會是真的叫我去"北歐"一下吧!

內容物有妥善包裝,但是紙終究還是抵不過其它貨物,譜還是有些被折到,而此公司還提供了退貨單,非常貼心。看準了英鎊下跌還有滿額不用運費的促銷,我毫不猶豫的挑選了幾本樂譜,包括哲瑜也可以參一腳的Vaughan Williams Quintet、翔尹覺得好聽的Martinu Quartet,亂買的Novak沒有想像中好聽,Dvorak Quartet那本是因為定價很便宜,還有一個Disney電影配樂,網站是寫給鋼琴伴奏和Violin, Viola and Cello,我以為是Quartet的組合,結果是只有旋律,看來配器部分得勞駕駐團作曲家了。

四本室內樂加一本迪士尼譜在台灣買六、七千跑不掉的,可以請大家來猜猜,我總共花了多少錢,猜對可獲得以上樂譜演出機會XD!

順便介紹一下英國室內樂音樂節,Lincoln & Lincolnshire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今年的主題是孟德爾頌,2009是孟先生誕生200週年紀念,雖然他才活了38歲,室內樂作品也算不少,除了最有名的兩首三重奏和弦樂八重奏外,還有六首弦樂四重奏、三首鋼琴四重奏以及弦樂五重奏等等。不過主要的慶祝活動還是在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8/21~9/19有一連串的音樂會。

最大型也最久遠的就是愛丁堡藝術節,今年日期是8/14~9/6,詳細節目內容已經出爐,可以趁現在不用簽證去看喔!


另外還有BBC逍遙音樂節,音樂盛宴從7/17~9/12,可以待在倫敦附近好好體驗英國生活。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好聽的室內樂曲

有天Jerry學弟請我開一張好聽室內樂曲的List,這件功課我從畢業前拖到畢業後,畢竟口味問題是很個人主義的。用耳朵聽最能直接對樂曲產生喜惡的共鳴,但是也可能因為詮釋的版本問題而可能使這首樂曲永遠跟你對不了味,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讀譜想像順便加上視奏,這樣一來不但能夠熟記主題,也知道曲子的難易程度。

因為Jerry丟出了這個問題,讓我想到設計一場「好聽的室內樂選曲」音樂會,選曲對我來說有技術上的困難,我通常覺得好聽的會是慢板,整場音樂會都是慢的應該變成催眠曲。其次,選曲代表著不完整性,可能會破壞作曲家當初設計的結構與美感。要注意的環節變得很多很瑣碎,計算每曲演奏時間長度,還要安排好曲目的穿插等等。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放棄了這個構想,轉而回歸我最喜歡的鋼琴四重奏組合。

有陣子我瘋狂的在Google搜尋鋼琴四重奏的曲目,到現在累積已有不容小覷的曲目數量,而且Naxos上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鋼琴四重奏作品,只是台灣根本沒有進口這些譜,它們被演出的機會真的是微乎其微,那麼我的重心還是放在將這些好聽的鋼琴四重奏推廣給愛樂朋友囉!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鋼琴四重奏是鋼琴室內樂中Balance最好的.......還有曲子也最好聽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