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果皮凱森X藝綻—《爺爺教我的歌》
音樂會後記(2018.6.9)
文/ 資深愛樂者 蘇麗碧
初聽《爺爺教我的歌》的名稱,以為是親子音樂會。
最佩服的是主辦單位藝綻室內樂團的粉絲專頁,推播po文持續不斷,隨後就像觀看連續劇般,一路看下去,才知音樂會名稱背後隱藏版感人的音樂故事。
還有每日一篇,特別介紹演出的每位成員、相關工作人員的經歷、想法、夢想,視協同演出者如主角般的重視前所未見(其實每個人也應該都是主角,都盡一己之力、缺一不可)讓人不禁期待下一篇的介紹。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觀眾心得│寫在《爺爺教我的歌》高雄場之後
文/ 高雄場觀眾Illy Chen
看了林暉鈞老師文字裡,形容他聽著維多皮凱森(伊果皮凱森的爺爺)的琴音,謙卑說自己是蛞蝓,「漫步偶然抬頭看見大雁飛過」。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當我們這些蟻民抬頭,蛞蝓的觸角已是巍然大山時,大雁逆光的翅膀,又是甚麼樣的光景。
在中山大學裡,要去皮凱森的大師班,遇見了也迷路的藝綻的RYAN老師,勁裝、勁車、軍綠色的小提琴盒像是裡面有把槍 (忽然覺得迷路的時候手邊有把樂器,就顯得迷路得非常有氣質)。大師班前幾晚,在廣播聽到林暉鈞老師那樣內斂清楚的思路、緩和謙虛的聲音。如果這場音樂會是一個朝聖,兩位老師就像護法的金剛,加上去音樂館的路那樣蜿蜒,在在為這場音樂會還沒開始,就鋪陳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氛圍。
![]() |
惠云與小皮 (頭號粉絲簽三次名) |
在中山大學裡,要去皮凱森的大師班,遇見了也迷路的藝綻的RYAN老師,勁裝、勁車、軍綠色的小提琴盒像是裡面有把槍 (忽然覺得迷路的時候手邊有把樂器,就顯得迷路得非常有氣質)。大師班前幾晚,在廣播聽到林暉鈞老師那樣內斂清楚的思路、緩和謙虛的聲音。如果這場音樂會是一個朝聖,兩位老師就像護法的金剛,加上去音樂館的路那樣蜿蜒,在在為這場音樂會還沒開始,就鋪陳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氛圍。
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總監專欄│母親節故事
![]() |
總監與恩師 |
在母親的夜晚想起國外的第一個老師Carmel,她可能是教過我的3個老師中名氣最大、最不好搞的人,卻也是最讓人懷念的人。 和她上課的4年間其實並不成功,因為當時一開始我的英文非常不好,常常聽不懂她想表達什麼,對於初到國外抱著不切實際夢想的我來說花時間磨練一些基本的技術讓我非常煩躁,也產生一些逃避的心態。即便如此,在那懵懵懂懂的歲月裏,她帶著我們進去她在學校成立的弦樂團,練過一套又一套樂團曲目、熟悉了很多當時沒聽過的人(班傑明布列頓)。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陳宜鍾專欄】記|陳必先中山大學獨奏會 2016.12.5
陳宜鍾專欄 - 午夜的樂隊
Midnight Talking Music Vol.2記|陳必先中山大學獨奏會 2016.12.5
我想記下一些12月5日當晚陳必先老師的演奏。然而實際上,甚麼都沒辦法留下,音樂走了就走了。昨天早上醒來,才意會到整個睡眠過程心裡都是舒伯特D959的第二樂章。而只有這種方式,我才能趨近聆聽經驗裡的一點點,音樂的無形體,十分哀傷,聽者受逼。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陳宜鍾專欄】關於白遼士|死亡,寫首歌給你吧!
陳宜鍾專欄 - 午夜的樂隊
Midnight Talking Music Vol.1(未來的午夜 不定期發送)
關於白遼士|死亡,寫首歌給你吧!
最近在讀羅曼羅蘭的《靈魂與吶喊》,剛好讀到白遼士這個章節,於是將他的一些作品重新拿出來聽。之前對於白遼士並沒有特別喜愛,總覺得他的音樂有一種令人無從瞭解的華麗,在那個時代裡,像是個既大膽又封閉的孤兒,走在只有一人的革命隊伍裡。直到再次聽到了《夏夜》(Les nuits d'été) ——這組原本寫給不同音域聲樂與鋼琴,後來又重新編寫給聲樂與管弦樂的作品,我才明白自己所「誤讀」白遼士的,正是他最珍貴的品質。
訂閱:
文章 (Atom)